。
一百星!谢谢ToddHaynes给我拍了这部电影,本老李学家认证这部无黑点《人人都爱卢里德》彩虹屁合集&《教父の安迪沃霍尔》。VenusinFur开场收尾我简直老泪纵横,60sdemo,录音室版本,各种live版本直到72‘和Nico重聚的Bataclanlive。AfterHour果然有浓墨重彩的一笔。真的懂,有钱,有人。(片尾感谢gvs哈哈
作为VU粉丝纪录片的部分并不太新鲜,主要意义显然是作为一部archive电影,作为1960年代纽约地下艺术和实验影像世界的一份“影像之书”而存在的,尤其展示了沃霍尔《ScreenTest》系列的惊人美感。
表面上是地下丝绒这支摇滚乐队的纪录片,实则是对美国60年代前卫文化的回顾再现。由于原始素材的匮乏,导演采用实验电影的手法去呈现,气质上不断向那个年代的前卫意味靠拢。在形式与内容之间做出美妙的平衡,轻易将观众带回到美国60年代眼花缭乱的艺术世界。几位核心成员的故事娓娓道来,以及鼎鼎大名的安迪·沃霍尔也占据重要篇幅。
用了这么多素材,安迪·沃霍应该获得联合导演的署名。尽管现在一提到地下丝绒就是卢·里德,但实际上JohnCale决定性的贡献也在本片中得到了体现
托德海因斯抛弃了一些教条式的纪录片手法,用自己的热爱全心全意地把所有素材的美挖掘到极致,声光电,波普画与照片,过往的世界不断闪现,直到与LouReed长达10分钟的对视,一切声音都被不自觉地隔离在耳边,听不见他在说什么,不知道他事实上究竟在看谁,可无法从他身上移开视线,旁边的小窗口已被忽略,你满眼只有他,假装他也凝视着你托德海因斯拍滚人纪录片明显比滚人传记电影更上手,建议专心纪实少整《天鹅绒金矿》《我不在那儿》这样的阴间活
拍得没啥意义。片里一个interviewee跟Lou说安迪沃霍的迷幻灯光秀在fuckwithyourmusic。Haynes的波普分屏秀不也一样吗
六七十年代,纽约实验艺术的产物之一。纪录片的呈现方式,算是致敬当年的实验艺术吧...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标新立异的所谓“艺术”,的确偶尔可以创造出一条新路,或许需要一段时间来验证哪些是艺术,哪些是垃圾。多数是垃圾啦...哈哈
LFF2021個人第一場,毫無預期居然見到了托德海因斯!不得不說很大程度上又是一個ppt電影,但沈浸式ppt還是會讓人淚目。好喜歡JohnCale以及他在時候的地下絲絨啊⋯⋯
素材运用得太棒了,海量实验电影片段信手拈来,分屏构图和大头采访都处理得很有美感,toddhaynes不愧是你
海因斯从地下丝绒入手关于美国60年代地下文化的一次影像论文
交给维姆温德斯拍肯定是另外一个样子……
托德海因斯用非常规纪录片的方式,以波普拼贴的方式给大家展现出关于地下丝绒的影像,60年代的艺术气息以及曾经的先锋艺术家们。有符合我心中“乡愁”的气质,镌刻了那段美好的时光。
非常纯正,用影像记录黄金年代
#Cannes74展映,Velvet的兴盛与解散,还原安迪沃霍尔的风格,分割画面,还有许多Andy和乐队期间记录下来的短片,灯红酒绿、日常排练的琐碎生活。尤其是Nico的加入让整个乐队变得精神焕发了起来,而最后看着成员接连去世的文字,只能叹息。
#NYFF59.影片里用了六七十年代大量的实验电影片段还有demo版的歌,是特别珍贵的影像资料。地下丝绒是对我来说特别重要的一支乐队,所以无法客观。想到几个瞬间:一是有一年兵马司办的地下丝绒的致敬演出,那时我跟朋友说50年后坐着轮椅我也还要看演出;二是2013年末某天凌晨2点多,我当时在熬夜写留学申请的文书,打开网页发现LouReed去世的消息,特别难过。那应该是我第一次经历喜欢的音乐人离世。第三是2017年在BAM看的JohnCale办的纪念地下丝绒唱片出版50周年的演出。JohnCale太有才华了。
我喜欢胶片的质感、分格构图和那些被你和我翻来覆去听过的歌曲。就将过去的情绪涌动留给所有明天的派对。从高中的摘抄里找到了LukeWood对地下丝绒的评价,“我最喜欢的乐队是TheVelvetUnderground。披头士乐队向世界传播旋律,滚石乐队向世界阐释激情,OtisRedding向人们演绎了声音的力量,但是我认为TheVelvetUnderground是一支真正意义上启迪了人们对公民权利意识认知的摇滚乐队。他们几乎是其他所有充斥着怪诞与愤怒的朋克摇滚、新浪潮、校园摇滚、氛围音乐、独立摇滚等音乐类型的开端。他们是智慧、艺术、情感、愤怒和冒险的完美体现。”
水过鸭背,但喜欢它的制作工艺。
美好的六十年代
完全不熟啊。